欢迎进入华创槟榔网! 进入公众号

所在位置:首页 - 历史文化 - 中国槟榔

皮的药用(三) Alternate Text 发布时间:2020-04-15 分享到: 浏览量:

槟榔皮

槟榔皮又称大腹皮、腹毛、槟榔衣,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果皮,主产于海南、广西和云南等地,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实,煮后干燥,纵剖两瓣,剥取果皮,习称“大腹皮”;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,煮后干燥,剥取果皮,打松。晒干,习称“大腹毛”。其性微温,味辛,入脾、胃、大肠、小肠经,含有槟榔碱、槟榔次碱、α-儿茶素等成分,具有下气宽中、行水消肿的功效,用于治疗湿阻气滞、胸腹胀闷、大便不爽、水肿、脚气、小便不利等症。《本草经疏》载:“大腹皮,即槟榔皮也。其气味所主,与槟榔大略相同,第槟榔性烈,破气最捷,腹皮性缓,下气稍迟。入足阳明、太阴经,二经虚则寒热不调,逆气攻走;或痰滞中焦,结成膈证;或湿热郁积,酸味醋心;辛温暖胃豁痰,通行下气,则诸证除矣。”《日华子本草》亦载:槟榔皮“下一切气。止霍乱,通大小肠。健脾开胃,调中。”

槟榔皮辛能行散,行气导滞,为宽中利气之捷药,治食积气滞之脘腹痞胀,嗳气吞酸,大便秘结或泻而不爽,常与山楂、麦芽、枳实等配伍;治湿阻气滞之脘腹胀满,可与藿香、陈皮、厚朴等同用;治水湿外溢,皮肤水肿,小便不利,常配以茯苓皮、五加皮、姜皮等同用;若治脚气肿痛,二便不通,可与桑白皮、木通、牵牛子等同用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槟榔皮有兴奋胃肠道平滑肌、促胃肠动力之作用,并有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作用。


文详见下方附件:

皮的药用(三).pdf

槟榔市场交易行情单位(元)

更多>>

槟榔果

发布时间: 元/斤

地头平均价格

收购平均价格

微信公众号

版权所有:海南华创槟榔研究院

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

备案号:琼ICP备20000520号

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中机海南大厦